水泥行業“去產能”之路的山東樣本
發布時間2016-11-14 瀏覽次數: 9240 次
以骨干企業作為主體聯合成立投資管理公司,搭建全省水泥產能整合平臺,并利用公司這個載體承接設立產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在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監管下,為退出企業進行獎貼,從而實現行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這是山東省水泥企業自身探索出的一條“去產能”之路。這一模式,也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呼之欲出的“山東水泥投資公司”
近日,山東山水水泥集團(下稱“山水集團”)收到了一份來自中國水泥協會的“抄件”,之所以說是“抄件”,是因為這份文件是水泥協會發給山東省政府的函件,中國聯合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和山水集團作為事情的相關單位被抄送。
函件的內容并不復雜,就是中國水泥協會擬在山東省進行水泥行業結構調整創新試點,而核心內容是建議上述兩家水泥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山東水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這項創新試點工作意義重大,不僅有利于山東水泥行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同時,其成功創新試點經驗將在全國水泥行業推廣。創新試點工作必須得到省政府領導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這是做好這項創新工作的重要保障條件。”函件中如是表示。
水泥行業是產能嚴重過剩的重點行業之一,而這個行業去產能工作與鋼鐵、煤炭行業的進展,還是有差距。這令各方面都感受到了壓力。
日前,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信息,截至9月底,鋼鐵、煤炭兩個行業退出產能均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0%以上,部分地區和中央企業已經提前完成全年任務。按照目前的工作進度,2016年全國煤炭鋼鐵過剩產能退出任務有望提前完成。而水泥行業去產能工作進展緩慢,步履維艱,任務艱巨。
“我們要求作為中國水泥協會執行副會長單位的中聯水泥、山水水泥,主動聯系山東省轄內所有水泥企業,起草《山東省水泥行業開展結構調整創新試點實施方案》,盡快組建‘山東省水泥投資管理公司’,向省政府主管部門報備《水泥產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最遲明年一月開始公司運營,爭取2017年四季度總結創新試點經驗在全國推廣。”上述函件中這樣說。
水泥協會的這一函件很快得到了地方上的支持,記者了解到,截至11月上旬,已經有遼寧、內蒙古等省份出臺文件,支持建立“水泥投資集團”。
共同“制定規則”
“接管山水集團之后,參加行業方面的會議時,我上臺第一句話往往就是‘我需要代表山水集團向大家道歉’。”日前,山水集團副董事長宓敬田說,“此前,山水集團是行業的罪人。”
宓敬田這么說,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近年來,山水集團經歷了很多事兒,從股權之爭到新的管理層接管企業,不一而足。但宓敬田所說的“罪人”是從整個行業來說的。他的意思是,正是因為山水集團此前不顧成本的低價傾銷,造成了整個行業的價格體系紊亂,甚至崩潰。
山水集團的水泥最低賣到120元/噸,這幾乎是成本的一半。山水集團官網介紹說:目前,山水集團年水泥總產能超過1億噸,系長江以北最大的水泥集團。
江北最大的水泥集團的說法有點“夸張”,山水集團排名全國第六,這是宓敬田的說法。不過,山水集團這個體量,已經足以影響到水泥行業的價格體系。
如何走出過去各企業間通過擴張產能進行競爭的困局,山水集團的做法是進行行業內重點企業的市場協同。
宓敬田介紹說,現在,幾乎每個月都有水泥重點生產企業市場協同會議,討論的內容包括市場形勢、企業如何應對等諸多內容。這其中就包含山水集團與中聯水泥的“攜手”。山水集團與中聯水泥曾經是“敵人”,現在面臨共同的市場困境,開始握手言和。
協同會議可以達成這樣的成果:江北的水泥企業不進江南市場,江南的水泥企業也別來江北市場,以避免惡性競爭造成市場的更加混亂。
大企業的市場協同現在已經有所成果。通過減產保價,水泥價格正在回歸合理區間。
現在水泥價格從低點的200元/噸(山水集團120元/噸的價格是極端價格)上升到了300元/噸,開始進入理性空間。但進入理想狀態還有一段距離,宓敬田認為,理想狀態應該在每噸400元左右。即使這一價格,在全球水泥行業仍然是最低的。
市場協同還有更大空間,醞釀中的“山東水泥投資管理公司”就是下一步市場協同的重要舉措。記者了解到,由中聯水泥、山水集團牽頭,聯合轄區內各水泥企業,按市場化原則自愿投資組建“山東省水泥投資管理公司”,重要目的就是搭建全省水泥產能整合平臺。
這個平臺,可以“控制”山東省水泥行業近八成的產能。其目標是實現產能的協同、價格的協同、供應鏈的協同等。
但這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即是否涉及聯合壟斷。業內人士分析,水泥行業產能如此過剩,相關部門都在想辦法,而企業探索出自我減產能的辦法,應該容許繼續探索。
國家層面的水泥限產能
今年北方地區的霧霾可能小一些。為了減少冬季的大氣污染,同時也為了去水泥過剩產能,日前,國家工信部和環保部聯合就今冬江北水泥生產企業2016~2020年間水泥錯峰生產下發通知,江北的15個省市區必須錯峰生產。
山東一家大型水泥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所謂錯峰生產,就是要求在相關時間段內停窯。
這次“停窯”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所有水泥生產線,包括利用電石渣生產水泥的生產線都應進行錯峰生產。
承擔居民供暖、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廢棄物等任務的生產線原則上可以不進行錯峰生產,但要適當降低水泥生產負荷。
同時,除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之外的其他地區,也應參照北方地區做法,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春節期間、酷暑伏天和雨季開展錯峰生產。
上述山東水泥企業負責人分析道,此前,相關部門也曾就水泥企業錯峰生產作出過規定,但今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這應該是基于兩方面考慮:一是大氣污染;二是去產能。
目前,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呂桂新說,2015年是中國水泥行業歷史上最寒冷的一年,出現自1990年以來水泥產量首次負增長,水泥價格大幅下降,行業效益大幅滑坡。進入2016年,受加大環保治理和監督執法措施的影響,水泥行業出現了一定暖意,水泥行業整體經濟效益從去年的谷底出現提升,但存在不穩定因素。盡管前三季度上漲,但是恢復性上漲,企業虧損面接近40%,仍然比較高,水泥階段性特征非常明顯,特別是產能嚴重過剩的根本矛盾沒有解決,水泥行業絕不能盲目樂觀。
來源: 第一財經.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