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建材工業協會:錯峰生產促進山東水泥行業健康運行
發布時間2017-06-12 瀏覽次數: 9118 次
“實施冬季水泥錯峰生產,有效控制了全省水泥熟料產量,化解了產能過剩矛盾;節能減排效果明顯,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錯峰期間企業經營秩序良好,市場供需平穩,行業健康發展;錯峰生產促進了水泥行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實現了水泥行業‘去庫存’目的,錯峰生產是水泥行業供給側改革的創新舉措。”這是近日記者在山東省建材工業協會采訪時了解到的錯峰生產給山東水泥行業帶來的效果和變化。
2016年5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34號)下發,明確指出推行水泥企業錯峰生產。2016年10月25日工信部、環保部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水泥錯峰生產的通知》(工信部聯原〔2016〕351號)。以上文件的出臺為水泥行業實行錯峰生產提供了具體的政策支持,表明錯峰生產已經由企業、行業自律行為,上升為建材行業的重大產業政策,標志著錯峰生產工作開始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展開。2016年11月16日,山東省經信委和環保廳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水泥行業冬季錯峰生產的通知》(魯經信原〔2016〕501號),對山東省水泥行業冬季錯峰生產進行了部署:全省水泥企業整體錯峰時間為2016年12月16日至2017年3月15日,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濟南、淄博、聊城、德州、濱州)水泥企業錯峰(停產)時間為2016年11月15日至2017年3月15日。文件要求各市經信部門、環境保護部門應加大檢查力度,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大企業作用,維護錯峰成果,履行社會職責。在這次錯峰生產行動中,山東省水泥行業共有71家水泥企業、97條熟料生產線參與了錯峰生產。
本次錯峰生產的各項數據指標顯示,錯峰生產卓有成效,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有效控制了熟料總量,化解了產能過剩矛盾,截至2017年3月15日24時止,山東省水泥企業累計減產熟料投放2805.85萬噸;節能減排與減輕霧霾污染效果明顯,按減少水泥熟料產量換算,共減少燃煤消耗44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72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0.098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4.54萬噸,減少粉塵排放0.35萬噸;有利于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減少熟料庫存413萬噸,減少企業流動資金占用約6.2億元;錯峰期間企業經營秩序良好,本次錯峰生產涉及71家水泥企業,從業人員約6萬人,錯峰生產期間企業員工隊伍穩定,職工基本工資、福利待遇有保證,企業主動開展員工技能培訓、安全教育等企業文化建設活動,為保障職工權益和維護社會安定做出了貢獻;市場供需運行平穩,錯峰期間水泥市場止跌企穩,行業發展健康運行。
本輪錯峰生產中,各級地方政府加強監管,嚴格執法,對個別執行錯峰生產不到位的企業進行約談并在環保部門網站曝光。同時,協會工作勇于創新,廣大企業積極參與、自查自糾,自律意識大幅增強,是本次錯峰生產的最大亮點。
但據協會和企業反映,個別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行業自律觀念淡薄,目前執行錯峰生產尚缺乏更為有效的處罰措施來保駕護航。
來自山東水泥行業的呼聲和建議是:嚴格執行《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辦發〔2016〕34號文件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通知》(魯政辦發〔2017〕30號)文件,全面實行水泥熟料(含利用電石渣)冬季錯峰生產,并根據大氣環境和市場需求,可開展夏季、秋季、雨季、節日等不同時機的行業錯峰生產,推動全省水泥行業錯峰生產常態化、制度化;對承擔居民供暖、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廢棄物等任務的水泥熟料生產線,按照實際需要,重新認定準入范圍,并核定其運行時間和生產負荷,促進錯峰生產公平;建議將水泥粉磨站列入錯峰生產范圍;對拒不執行錯峰生產或執行不到位的企業,在稅收、用電、排污等政策方面進行處罰;增加鼓勵錯峰生產的優惠政策,維護企業公平,保障錯峰生產順利實施。
來源:中國建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