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月份國務院出臺了國發〔2014〕14號文《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針對當前企業兼并重組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重點提出了七個方面的政策措施。與以往的政策文件的所不同,《意見》更加注重于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改善、逐漸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等方面。這對于水泥行業的兼并重組有哪些推進作用?在兼并重組中還存在哪些障礙……帶著這樣的疑問,數字水泥網記者對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孔祥忠先生進行了專訪,希望能夠對水泥企業的兼并重組提供指導和幫助。
數字水泥網:《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與以往其他類似文件有哪些不同之處?請您從行業的角度談談的國務院出臺《意見》目的和意義?
孔祥忠:此次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中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消除企業兼并重組的體制機制障礙,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與以往出臺的兼并重組文件不同,《意見》首次提出了“優化市場環境”的概念。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強調了市場環境的力量,提出“堅持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對產能嚴重過優化剩行業,強化環保、能耗、技術等標準,清理各種優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嚴控新上增量”。
就企業兼并重組的本身的目的和意義而言,從《意見》和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內容不難看出,政策面更加強化市場環境的優化作用,也為行業貫徹落實去年41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提供了方向。
《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著力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配套政策,“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過剩產能;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立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長效機制,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因此,可以看出,兼并重組對化解產能過剩工作的重要意義。
從行業角度出發,兼并重組,有利于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優化作用,使行業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有利于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最直接的效果是行業市場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企業在兼并重組的過程中更好的發揮主導作用,使行業運行效率達到最高;有利于加快化解產能過剩的步伐,帶動行業盈利水平的提高,使企業能夠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然而支撐上述有利條件的關鍵就是在行政審批、交易機制、金融支持、支付手段等方面為企業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到兼并重組的工作中來。
數字水泥網:《意見》關于兼并重組的目標中明確指出,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企業兼并重組相關行政審批事項逐步減少,審批效率不斷提高,有利于企業兼并重組的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壁壘逐步消除。與水泥行業相關的行政審批事項都有哪些?
孔祥忠:水泥上市公司在兼并重組的過程中涉及到的行政審批有收購報告書事前審核,重大資產購買、出售、置換等審批(構成借殼上市的除外),上市公司要約收購義務豁免的部分情形審批;地方國有股東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轉讓審批等。《意見》提出取消上述審批事項,通過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完善兼并重組的審批,減少多頭審批,將幫助上市公司簡化這些繁冗復雜的審批程序以提高審批效率,激發上市公司兼并重組的積極性。現在提出了限時辦理的概念,同樣意味著企業兼并重組的審批從簡,突出企業的主導地位,同時也完成了政府的角色轉變,這一點充分體現出兼并重組是市場行為。
企業兼并重組是一種企業的市場投資行為,過多的政府審批就變成了政府的投資行為,投資主體就錯位了。不論是國企、私企、外企,決定公司重大投資行為的必須是董事會的決策。政府只能對國企的資產保值增值和上交利稅提出要求,對企業兼并重組后的市場行為(是否構成壟斷)進行監管。
數字水泥網: 《意見》關于兼并重組的目標中還指出企業兼并重組的金融、財稅、土地、職工安置等政策進一步完善,企業兼并重組融資難、負擔重等問題逐步得到解決,兼并重組服務體系不斷健全。但沒并沒有給出如何為企業解決這些問題的行之有效的辦法,水泥行業需要哪些具體可操作性的相關配套政策支持?
孔祥忠: 《意見》以“優化市場”為核心將為企業提供更加寬松的并購環境,未來國務院肯定還會出臺一些配套的實施細則到各相關政府部門。針對水泥行業的兼并重組,最需要的是資金和財稅兩面的政策支持:
資金支持
金融方面的實施細則會體現出資本市場對企業兼并重組的推動作用。一方面,通過銀行加強對企業信貸融資支持,引導商業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穩妥的開展并購貸款業務。推動商業銀行對兼并重組企業實行綜合授信,從而改善對企業兼并重組的信貸服務;另一方面通過證券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股票,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可轉換債券等方式融資。主要包括增加銀行對企業的授信額度、融資額度、專項貸款比例、理財服務,還可以通過證券公司組建股權投資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并購投資基金等幫助企業擴大兼并重組的融資渠道、融資方式和融資比例。資本市場將為企業兼并重組提供上述金融便利,有效幫助企業解決貸款難、融資費用高和利率高等融資障礙,降低企業兼并重組的財務成本。
財稅支持
財稅方面表現在水泥行業兼并重組程中的情況比較特殊,企業兼并重組后涉及到土地出讓和職工安置問題。《意見》提出,“政府土地儲備機構有償收回企業因兼并重組而退出的土地,按規定支付給企業的土地補償費可以用于企業安置職工、償還債務等支出。關于兼并重組企業職工安置問題。《意見》還提出,要落實完善兼并重組職工安置政策,進一步落實促進職工再就業政策,做好職工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對采取有效措施穩定職工隊伍的企業給予穩定崗位補貼,所需資金從失業保險基金中列支”。這就要求政府為企業兼并重組提供一些稅收優惠政策,體現出優化市場的行為,給予被兼并企業一些資金補償,便于解決債務償還和職工安置問題。
數字水泥網:您認為現階段行業兼并重組還有哪些需要突破的瓶頸?
孔祥忠:目前,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最大的瓶頸是政府對產能過剩的水泥行業繼續核準新增產能的水泥項目。國務院化解產能過剩的政策很明確,到了有些地方政府不執行或變相執行,以淘汰落后產能指標來繼續核準新增產能水泥項目。已經產能過剩了,淘汰落后產能指標有限,都淘汰了也還是產能過剩,所謂的產能置換就是增加新的產能。從技術進步來講,也是原有水平的重復建設。有新上項目擴充規模的機會,誰還去兼并重組?
其次,國家鼓勵大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做大規模,而地方政府繼續核準新上水泥項目,這就造成部分企業投資項目的投機性,我先拿到政府批件,有條件就開工建設,然后等著大企業來收購,這比做水泥企業賺錢來的快,即使批文也能賣幾千萬。地方政府不是不知道這種現象。今年一季度,新上水泥項目比去年還多,這就說明遏制新上水泥項目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不對核準水泥項目的地方政府進行行政問責是不解決問題的。
再次,我國水泥行業兼并重組仍然存在一些體制、機制和政策上的鉗制,企業面臨兼并重組稅收負擔、融資成本高和手段相對單一、跨地區和跨所有制兼并重組中的所得稅分配、產值利潤統計的歸屬、合并報表稅收分配、審批環節多且時間長等這些障礙不利于企業兼并重組的順利進行。我個人認為,上級政府應該出面建立一套利益分享機制,掃除上述這些地區障礙,使市場行為得到充分體現,才能加速行業兼并重組的步伐。
還有一個問題是關于“國進民退”和“民進國退”的提法,既然兼并重組是企業的市場投資行為,衡量對與錯的標準就是重組的結果是否達到雙贏,是否實現資源優化;從行業協會角度評判;是否實現市場集中度的提高,行業的整體效益是否提升;從國家的利益來說,行業的競爭力和國際化水平是否提高。
這次《意見》還提出“放寬民營資本市場準入。向民營資本開放非明確禁止進入的行業和領域。推動企業股份制改造,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國有企業母公司通過出讓股份、增資擴股、合資合作引入民營資本。加快壟斷行業改革,向民營資本開放壟斷行業的競爭性業務領域。優勢企業不得利用壟斷力量限制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我非常同意放寬民營資本的市場準入,只要是在充分競爭的前提下由市場自發調節的都應該得到支持。
數字水泥網:現階段水泥行業兼并重組的條件是否成熟?
孔祥忠:條件是否成熟取決于市場的成熟度。我認為水泥行業兼并重組的條件是成熟,水泥行業兼并重組已經走了很多年,行業企業已經對兼并重組形成了共識。包括很多民營企業也通過兼并重組做大做強,如:天瑞水泥、西部水泥、臺泥等都是典型的民營企業做大市場。另外,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也只有通過企業兼并重組來優化資源配置,加快淘汰落后水泥產能,實現化解產能過剩。關鍵在于讓市場做決定,政府不能干預太多,不支持重復建設,不硬性拉郎配。所以,我認為現階段行業兼并重組的當務之急是解決體制上、機制上對企業的桎梏,然后就是資金問題。
同時,我認為,兼并重組既然是一種投資行為,應該得到政府的認可,并計入到地方政府的投資業績考核中。我還建議應該在頭兩三年給予被兼并的企業一些稅收優惠,讓被兼并的企業享受新投資企業一樣的地方政府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
數字水泥網:《意見》在進一步加強服務和管理方面對行業協會也提出了要求,要求行業協會推進服務體系建設、建立統計監測制度和規范企業兼并重組行為,可以看出行業協會在兼并重組中重要的引導地位,那么,中國水泥協會在推進兼并重組中應如何發揮引導作用?
孔祥忠:中國水泥協會在兼并重組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意見》出臺之前中國水泥協會就成立了“企業兼并重組課題組”做專項研究,并提出了具體方案,《加快推進水泥行業兼并重組實施方案(稿)》,中提出了六個方面的政策建議,為政府有關部門提供了更好的咨詢意見,推進行業服務體系的建設。中國水泥協會每年都發布行業并購報告,在企業兼并重組的過程中做很多中介服務工作、協調工作,在建立行業統計監測制度方面作為協會還有一定難度,由于國家統計局也沒有授權給協會行業統計監測數據的職能,企業根據統計法可以不接受行業協會公開統計。所以我們建議對于國家調控產能過剩的行業,國家統計局應該授權協會行使一定的統計職能,更好的為行業發展服務。
數字水泥網:《意見》還提出引導企業開展跨國并購,您認為中國水泥企業現階段是否具備跨國并購的條件?
孔祥忠:關于引導企業跨國并購的問題,行業目前還沒有企業參與跨國并購,但是條件成熟的時候不排除企業考慮這方面的工作。
跨國并購需要具備幾個要素:第一、投資企業對收購企業的掌控能力;第二、投資的回報預期,包括進行風險預估;第三、加快企業內部國際化人才隊伍的建設;第四、具備對國際市場和國外企業進行跟蹤反饋的能力。
來源:數字水泥網